近年来,阿盟通过建设"金盾工程",全盟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,大大促进了各项公安工作,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
一、网络建设
自治区公安厅到盟公安局的公安二级网带宽155兆,并备有8兆的备份电路;盟公安局到三旗公安局的公安三级网带宽10兆,6兆备份电路,到盟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局、政法委的政法网各配两条光缆,带宽为100兆;三旗公安局到各旗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局的政法网带宽100兆,到基层所队的公安四级网均采用光缆接入,带宽都在2兆以上。现已开通公安四级网点27个,开通率91.4%。此外,为边防、消防大队和林业公安分局的11个单位开通了公安网。2008年初,投入近10万元对盟公安局局域网进行了改造,购置三层交换机4台,在各办公楼间重新铺设了光缆,为各支队、科室划分了独立的网段,提高了网络的可靠和安全程度。
二、信息通信装备
截至目前,全盟公安机关拥有路由器14台,局域网交换机51台,小型机2台,PC服务器22台,磁盘阵列1台(700G)。接入公安网的微机554台,平均每百名民警拥有108.4台,为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的使用提供了必需的基础。建有350兆集群无线通信机站5个,配备无线通信手持台443部、车载台59部,每百名民警拥有手持台98.2部。2007年装备了应急通信车1辆,车内设有350兆常规转信台、短波电台、卫星电话、微波短波异频转接器等通信设备,还装备了无线图像传输系统,在巴彦浩特镇范围内能将图像回传到指挥中心。
三、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
一是建成了人口信息、在逃人员、机动车和驾驶员等8大基础数据资源库。现全盟户籍管理、出入境护照管理、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全部采用计算机进行。另外,完成了"阿拉善盟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"的建设,平台共采集数据1.5万条。
二是"全区经侦信息系统"应用效果显著。全盟经侦部门为系统补录2000年至2007年案件信息130条,2008年实现了经济犯罪案件"随侦随录",为办案单位案件串并和查询提供了方便。
三是通过"人口管理系统",采集到全盟常住及暂住人口的信息;平均日办理各类户籍业务300多人次,完成了全盟13.2万人口的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;在受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中,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自动比对,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8人,挽回经济损失290.6万元。
四是全盟共安装"旅店业治安管理系统"83家,覆盖率34%。2008年通过该系统抓获全国逃犯3人。
五是通过"指纹自动识别系统",从2006年以来共收集捺印指纹1.3万份,现场指纹909枚。共查破案件15起(其中重特大案件5起),带破案件65起,总案值40万余元。
六是完善了全盟"三台合一"接处警系统。通过和"三台合一"承建商的协商,盟公安局投入近10万元,在原"三台合一"系统的基础上,增加了三旗119、开发区110、119接警席5个,真正实现了全盟"三台合一",指挥调度信息共享。
四、公安网安全保障
公安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基本建成,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明显提高。除配置硬件防火墙、过滤网关、安装"一机两用"监控系统、系统漏洞软件、网络管理系统外,还推广使用数字身份认证系统,实现了公安信息网的"单点登录、全网漫游",在保证各类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按权限共享。目前,全盟公安机关共有数字证书418张,百名民警数字证书持有量已达81.8张,启用率78.4%。